欢迎进入激光二极管LIV测试仪/MPO极性测试仪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
021-57733732
中国光通信市场光分路器之殇
时间: 2019-03-07 08:24 浏览次数:
198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录片《河殇》,惊醒了一代人,促成了反思。殇这一单词给人悲伤,困惑的感觉。 光代 表着希望,光通信是通信行业的基石,何来之殇?信息产业的热

198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录片《河殇》,惊醒了一代人,促成了反思。“殇”这一单词给人悲伤,困惑的感觉。

“光”代表着希望,“光通信”是通信行业的基石,何来之殇?信息产业的热点一波一波地给产业打着鸡血,5G的商用时间表逐渐明朗,一个由无线通信市场引发的产业浪潮也让光通信产业热血沸腾。聊“殇”,是不是太扫兴了?

光通信产业链涉及的产品很多,本文就聊聊在光纤到户(FTTH)市场最常用的PLC光分路器产品吧。顾名思义,光分路器就是以一路(或二路)分成多路光的光无源器件产品,以1*8最为典型的应用,国内及东南亚以插片式的为主,欧美微分式居多。中国市场在过去5年中光纤到户市场高速发展,2018年开始进入平稳成熟期,欧美市场正处于稳定增长期。

运营商集采之殇

还记得,2017年中国联通ODN产品大集采,国内各大厂家被邀约投标后纷纷积极进京参与投标。光分路器第一中标人是深圳某通信公司,1*8插片价格低于含税价18元。业内人士纷纷议论,把原材料仔细算一遍加起来,都纳闷怎么做到这个价格的?但现实就是厂家愿卖,运营商敢买。这样集采机制的遮羞布扭曲了市场供应,看似公平合法合规的机制正扼杀着众多通信企业的创新、健康发展。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运营商对行业、市场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理应肩负着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商业伦理责任,如何解释当下的集采之殇?

殇之关系无底线

电信运营商垄断着社会资源,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对通信产品的采购拥有绝对的谈判力。集采更是价格大砍杀,集采的总部在北京,也就产生了很多掮客。厂商直接和运营商接触现在也太忌讳了,掮客们和厂商吃饭喝酒KTV,虽然厂商知道现在利润越来越薄,但还是千方百计去搭这些无底线的关系。好多厂商在北京都有驻京办,运营商的关系非一日可以建立的。网络建设需求是产业链的源头,在水源的关系网之如此复杂,可想而知,对供应链的影响是怎样的?

做广电行业市场的朋友都深有感触。广电市场的价格相对其他运营商要好点,相同PLC光分路器在其他市场卖20几元时,广电还是40元左右,其中原因:“你懂的”。关系做好后,忙着收款。常常有款子是1年以上未付的,辛辛苦苦经营的公司,利润都在应收款上。在这样的市场生态环境中,没有甲方和乙方,只有强势和弱势,上方和下方,企业亦无心做长久计,谈何企业家精神?

殇之技术质量无底线

PLC光分路器产品主要是用于光纤到户的小区、楼内的光分配网络线路上。在产品技术要求方面,无论国标还是国际上的标准,都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运营商在决策使用厂商的产品时都应进行严格的测试,并确保厂商生产的工艺、原材料和提供的样品具有一致性。但是,扪心自问,发证的机构、厂家、运营商怎么解释10几元的1*8光分路器是如何符合技术要求、行业标准的啊?有谁真正关心接入大众家庭最后1公里的这张网络的质量?

家门口的路,修好了,再挖。挖好了,再修。这一情形,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触和无奈。通往家里的通信网络,没人会关心楼道里的光分路器质量是怎样的。运营商是否关心呢?

殇之生产无底线

原材料能省则省。连接器注塑散件是肯定用回料的,就看比例是多少了。下游供应商也是被逼的。规格书里胶水是NTT的,也就给客户看看,实际用杂牌反正也没出什么事。但是,人工越来越贵,特别是磨头部分,怎么省?问行业人士,有几个不知道其实中国的监狱里放了很多厂家的生产设备,正生产着“价廉物美”的“高科技产品”---光分路器和光跳线。当然,其中一些产品正搭载着中国某些大型的通信公司大船出海,销往国际市场,赚取外汇。普通工厂的生产成本如何和监狱竞争?如此无底线的生产,让人如何憧憬中国制造2025?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叶知秋”,光分路器这一产品折射出了很多行业的种种乱象,人若无底线、企业若无底线、产业若无底线,必逐步深陷于困境。很多内容其实是众多在光通信行业、甚至是通信行业专业人士身边耳熟能详的事情,厂商敢怒不敢言,行业协会说了也没用,久而久之也不说了。麻木不代表能够再容忍了。

在中国,这样一个如此朝阳的行业里,希望那些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人终有好的收获。我想,总有一种力量,来自于悲伤。在2019,向着阳光,和诸位同行前行。

编者按:

低价中标,器件质量越来越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对于这种“低价中标”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了,为什么未能得有效的解决呢??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出现质量问题责任不是单方面的,有供应商的问题,也有移动等运营商的问题,我想说的是,运营商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投标资格的审核中,验厂环节只是一个“过场”,不信?你可以去看看这些中标厂商,有几家是真真正正具有自主生产能力的(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制造过程,包括生产设备,人员资质等),基本上都是买一些小厂的东西回来装配、加工罢了,难道在验厂的时候就没发现吗??送样的样机有多少是真正从仓库库存或者生产现场抽的呢?基本都是厂家预备好的,而甲方代表因某种原因选择视而不见(这我就不明说了)。这难道不是运营商的监管缺失吗?!从而也助长了供应商的不良风气。

其二,在投标的过程中明知供应商的报价异常(有的甚至低于成本价两倍以上),运营商为何还要让其继续投标?甚至中标?我记得运营商最多就是发一个让供应商做出说明的文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价格是绝对亏本的生意,如果商人无利可图为何还非要拿下这个订单不可呢?目的何在?从运营商的角度难道不应该认定为“恶意竞争”吗?!那么问题来了,运营商对于这样的“恶意竞争”做出了反应了吗?没有!从以往的招投标经历中我还没看到过某某供应商因为存在“低价”、“恶意竞争”而受到运营商的处罚通知。如果从法理来讲,运营商不能限制“低价”投标,但应该可以限制“恶性竞争”,因运营商对于“恶性竞争”监管与处罚的缺失导致了“低价”投标的愈演愈烈,难道运营商不应该进行反省吗??至少运营商可以出台一个认定“恶性竞争”标准,来有效的遏制一下这种乱象。

观点二:

关于这个帖子其实我还想说两句,就算是给有质疑的朋友一个解释吧。

1.我是不是移动的托?

我确实是市级公司采购部门员工,负责市级公司的一些采购工作,虽然拿着移动的工资,但是自认为说话还是凭良心且符合事实的。

2.为什么在招标时不设置最低限价造成众多项目低价中标?

2018版招投标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招标人设有最高投标限价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最高投标限价或者最高投标限价的计算方法。招标人不得规定最低投标限价。(在此之前也是不允许设置最低限价的)作为采购方谁敢违法设置最低限价?这是丢饭碗、蹲笆篱子的事啊!这样就能够解释有的朋友提出的河北0.5折中标、某施工单位4折中标、施工费和国家定额相比逐年下降等案例中为什么不能设置最低限价的原因了。至于为啥会逐年地低,我相信诸位也不用我解释了吧?

3.有朋友说节省下来的成本会给采购员奖励。

我只能呵呵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情况大家都知道,如果能这样的话,我真的替广大的采购员拜谢了。通信运营商的资金线条是很明确的,人工成本就是用来发工资的、投资就是用来建设的、福利费就是用来发劳保的……(没学过财务,不专业哈,大致意思就是这样)任何一项资金都是走它们专属的方向,绝无互通可能,更不可能变现发给员工。采购员没有必要做个方案去压供应商的价格,真的没有任何意义,这是找骂的事谁也不傻。

4.中移动以罚代管是否合适?

不想罚,真的不想罚,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即使罚了也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首先,上面我说过中移动的资金管理情况,罚的钱也不可能以任何形式发放给公司及个人。但是不这样还能拿什么去震慑供应商?难道就任凭劣质产品进入工程么?有时候真的希望某家供劣质产品的供应商就别交罚款,直接就退出吧,最起码这个产品又能重新招标了,说不定下一家价格能报的靠谱一点,质量能够满足需要呢?但是情况大家也看到了吧……不是懒政、不是官僚主义,真的太无奈了。

5.关于防止低价中标的一些思考

采购工作的前提就是合法合规,在这个前提下如何能让供应商的报价更靠谱,我和我的同事及领导讨论过很久,也进行过实践。例如:参选人低于五家采取最低价法,等于或高于五家采用K值(中间价)法,但实际工作中确实太难。要么不足五家,要么价格一家比一家报的离谱……没办法,想的是好的但是还是这么个结果。在这里也希望朋友们多提宝贵建议,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促进提升一下我的工作水平。

6.关于对供应商朋友的一些呼吁

投标报价靠谱点,低于成本的报价害死了一大片人啊!这种恶性竞争真的要不得,光看到眼前的利益就不想想长远的发展么?关于相关产品是否能够成立一个行业的协会?严抓准入机制,明确行业准则和行业标准,对于害群之马大家群起而攻之,实行行业黑名单机制,把他踢出这个行业,从而保证行业的良性发展……当然,说说容易做着难,我也明白,所以说我只是呼吁。

7.再说几句心里话

低价中标真的害死了一大片的人。大家真的觉得低价中标采购方的日子好过么?每次采购结果下来,和工程、维护或者需求部门在一起聊天时他们也是唉声叹气,施工方挣不到钱人家会听你的话么?这么低的价格中标,供应的产品质量能保证么?上面催进度,下面没活路,这日子到底该咋过……(在这里我想弱弱地问一句,河北0.5折中标的那个施工,估计移动负责工程的项目经理每天的心情都不是那么美丽吧?)这就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真的是把整个行业往死水里带。真的不希望看到这样。

Copyright © 激光二极管LIV测试仪/MPO极性测试仪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24891号-5
全国服务电话:021-57733732   传真:021-57733732
公司地址:上海青浦区练东路3号